汽服经营的标准化一直是所谓行外人士藐视汽服行业的原因,很简单,不标准化就不能被复制。
因此,一些在汽后居心叵测的人,特别是一些高大上的连锁外行,动不动就拿标准化来说汽服有多落后,仿佛只有标准化才是汽服发展壮大的灵丹妙药。
可直到现在为止,汽后连锁符合能盈利还可标准化的基本等于没有,除了VI和CI,其他和油轮挂门头也差不多。
到现在为止,汽后的所谓一些连锁,能把保养标准件搞量化的都寥寥无几,何况每一个OE号的汽配还有原厂件、正厂件、下线件、三产件、精仿件、高仿件、副厂件、拆车件、翻新件、再制造件等等。
而这样的配件一个车全车有2-3万个,常用的就有3000-5000个,全国的车型目前在道路上跑的又有上万种,并且这些零部件的价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因原材料的上涨下跌而调价,等把这个标准做完了,估计汽车都不用人驾驶了,还要换啥配件?
但修理厂又不能不报价,维修报价决定是不是成交、企业利润大小、客户是否会重复来、能否转介绍客户,和控制用户流失的关键指标,是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我从业至今,关于维修报价遇到过形形的方式,同时也请教过很多汽后的辅导老师、同行和朋友,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没有标准。
他们都认为,报价需要依据企业的规模和硬件设施标准、因人而异、参考当时的真实的情况、随机应变、灵活把控,为此也迷茫过,现将自己亲身经历过分享给读者,看是否对大家有用。
第一种,市场价,也就是配件+附加毛利率,再加上工时,主要是针对自然进店客户,他们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重品质价格透明、二是求价格没消费能力,客户的两种选择利润空间相对都低,但其中,有70%的客户会选择品牌件和正厂同质件;
第二种,折扣价,根据活动的折扣来定的价格,是建立可持续、稳定的客情关系、降低客户流失方法的,依据职务级别不同,折扣率要有差异;
第三种,朋友价,亲朋好友鼎力相助,附加上人情世故的低价,感觉低,但实际上不低,要坚持一个原则:车主得到实惠、公司要保住工资和租金分摊,共赢是硬道理;
4、车价分高、中、低三个类别,按施工项目定工时费,外加配件;参考4S店标准,施工所需拆装各个配件工时之和、加配件费;
大家一看便知,以上5点就不可能标准化,我有一个比喻:报价就是踩钢丝,一边是客户满意程度,一边是企业的利润,两边都要兼顾,要多了客户不满意,要少了企业赔本赚吆喝。
场景:某位中级轿车车主的轮胎扎破了,要换掉,但这个车主心眼多,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跑到三家门店去咨询。
(老板)成本价500、我给他报1000,他肯定打价,然后我再让一点,这活就成了。
(客户)这么贵啊,我在别的地方换才800元,你给我讲1000元,不换了。
(老板)轮胎成本500,我给他报600,我就赚个手工费,实实在在报价、踏踏实实做人,这活准成600元。
(客户)那我考虑考虑,回头联系你,这么便宜,这个人看着就一肚子坏水,还想坑我。
(老板)您这规格的轮胎有三种价格,一是不一样的品牌,XX品牌价格多少、优势和缺点,价格高点;XX品牌同前一个品牌比,知名度弱、质量属于同质配件,价格相对低点;还有一种保证装车能用,价格低,使用没问题,至于使用时长,取决驾驶技术和行驶路况。你看选择哪种更适合?我看你这条轮胎600元普通的。
(老板)多让点不是显得挣得多吗?哥们实在让不了,成本在那放着呢,如果实在觉得贵,可以到另外的地方转一下。
(老板)能送你都说出来了,我不送显得不实在,赔本也得送,今天就算交你个好友,后续多介绍几个朋友来店就行。
通过以上案例,相信我们大家都有感触吧?以上的场景,你的门店是否也经常发生?
并且,报价地域不同,情况也有较大不同,比如说内蒙古的某些县级市,地域相对辽阔、人员稀少、交通不便、物资相对匮乏,当地人收入不高,但卖东西不讲价,公认买不起就不买,还价是丢人的一种行为。
由于近几年因工作的关系,我走访过山西省内多家维修企业,发现每年一到年末,就是老板最难熬的日子。
难的就是欠款回收,表面上看财务账面上利润不少,但应收账款占比不低,甚至很大一部分会成为收不回来的死账,你要别人的利,没想到别人要你的本,为了赚仨瓜俩枣,没承想底裤都赔进去了。
最根本的原因组织机构不健全、岗位工作职责不清晰、财务制度和流程不明确,管理混乱所导致,特别老板是制度最大破坏者、随意性很强,人情大于法治。
口头禅动辄:我也是为企业能持续发展着想,维护不住用户,生意怎么能长久做下去呢?
此问题也困扰了我很多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今天将有关如何避免欠款的经验分享给各位:
1、打铁还需自身硬,务必在维修质量和服务上加强管理,强大自己才是处理问题的唯一方法。
2、打电话、直接找你挂账或优惠肯定都是熟客,真正朋友是相互扶持,而非是占便宜者,关系的确到位的,既然开口就直接免单,下次再不会找你打折或挂账。
反之,如果不属于前者,你即使答应给他本次挂账,他下次也不会来,担心来了要账,这些客户对价格非常敏感,打折后还想再少,就是免费送给他,他也不会领你人情,下次来还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客户,只有0次和多次的区别,可千万别抱有幻想,要知道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非慈善机构。
假如关系本来就一般,最好是别出现正面冲突,实在不行,就委婉回复自己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将权利推给下属,类似这样的事归那个部门XX负责,让他们会依据各自的折扣权限照顾处理。
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都是老板自己做,企业怎么样发展?大部分的结果都是累死老板,培养出来的都是无担当小白兔员工。
本文到此结束,我是吴国栋,在山西太原祝关注汽车服务世界的读者,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身康体健,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