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快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正式对外发布,海绵城区、海绵道路、海绵广场、海绵绿地公园等一系列新字眼将成为岛城未来十几年建设的目标。
那么,水弹性城市主要有哪些主要任务?如何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贯彻落实海绵城市要求?之前做了哪些工作?4月22日,城市园林建设处副处长殷保家做客网络在线问政,对这样一些问题一一进行了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的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洗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水弹性城市建设,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有效防治城市内涝,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绿地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绿地系统规划中会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通过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主要是两大工作:一是要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二是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自然恢复工作。为此,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要求:加强海绵型城市绿地与公园建设。新建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应因地制宜采取透水型铺装、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水塘等分散式消纳和集中式调蓄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为滞蓄周边雨水提供空间,构建海绵型绿地系统。
据殷保家介绍,市城乡建设委2015年组织实施了401医院水弹性城市绿地建设,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雨水收集、利用得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为水弹性城市绿地建设积累了经验。近日,青岛市城乡建委已向住建部申报水弹性城市试点城市,着手编制水弹性城市绿地建设专项规划和水弹性城市导则规范及设计标准,制定任务等。按照我市海绵城市的要求,四年内,青岛四分之一的建成区将实现“海绵”目标,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下一步,将加强对建筑居住小区和城市道路配套绿化、园林绿化和河道治理等项目中,先行开展“水弹性城市”示范工程,在示范基础上全面推广。
2015年以来,我市快速行动,作为水弹性城市绿地建设试点实施了401医院绿地建设, 积累了水弹性城市绿地建设经验。401医院水弹性城市绿地试点建设项目2015年开工,已投入竣工交付使用。项目范围主要为两块矩形绿地,工程总面积36780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8760平方米,5米紧急通道850平方米),透水材料5140平方米(占硬质面积60%)。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控制目标调蓄总容积为:100.95 立方米。
殷保家介绍,按照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明确:通过水弹性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实现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有效解决雨污水混流,消除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努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青岛”。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海绵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通过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使它能够下雨时尽可能的吸收雨水,并在干旱时能释放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养护等。可见,海绵城市绿地建设对于防治城市洪涝功不可没。但是,当雨水达到一定规模时,超过绿地自身吸纳能力就要进行排洪。因此,城市防涝是个综合性复杂工程,不能单纯靠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来解决。必须综合运用绿地、市政道路、建筑小区、水系等生态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实现减少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延缓峰值出现时间,综合措施解决城市洪涝问题。
关于2016年青岛市绿化的内容,殷保家介绍说,2016年,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并突出城乡统筹和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并实施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主要是:在适宜道路新建道路绿篱约13万延长米;全市完成新改建绿地面积230公顷;全市整治土地面积约100公顷;全方面推进浮山、水清沟东山、北岭山、南山、坛顶山、双山、榉林山、竹子庵山、金岭山、马山等山头整治工作。
经了解,李沧区沧口公园环境整改治理工程在2015年整治前,通过现场座谈、网络论坛、微博微信、邮箱电话等方式广泛的面向社会征求整治意见,在施工工程中也根据周边居民的意见进行了设计图纸修改,加之冬季苗木无法栽植,耽误了施工时间,目前公园正在加紧施工,全面展开古建修复、苗木栽植、特色园路与铺装施工等,预计五一之前将全面完工,对外开放。公园本次整治,预留了20几块形式各异的活动广场,包括石材、透水砖、透水地坪、硬质地坪、沙土地等,满足多种人群的活动需要。
经了解李沧区,目前供游客游览的景区为竹子庵一期公园。2013年李沧区政府对竹子庵开始重新修建。其中一期为道家文化游览区,总建设面积69亩,现已开园迎客;二期为道教生态养生区和三清洞补充建设工程,总建设面积58.5亩,目前正在建设中,根据原场地现状及山体防洪功能需求设置了一条景观水系,通过防渗、局部增加人工筑坝、汇水等打造景观水系,预计2016年5月1日开园迎客。
老虎山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列入李沧区“十三五规划”,因山头较大,占地约5平方公里,无法短时间之内完成整治。今年市里将完成“青岛市郊野山头公园专项规划”,并将老虎山纳入专项规划中。李沧区计划2016年启动前期设计,2017年在资金到位的前提下逐步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