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80年代,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手动枪,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既耗时费力,还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当时,一位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造枪专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实现了从单发到连发的跨越,开创了世界自动武器发展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请关注今日出版的《报》的详细报道——
小时候,男孩子们几乎都曾模仿过抱着一挺机枪、嘴里发出“嘟嘟嘟”声响的样子。那些与战争题材有关的影视作品中,机枪常常是“主角”,那些机枪扫射、枪林弹雨的激战画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早在19世纪80年代,士兵使用的枪械都是手动枪,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既耗时费力,还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当时,一位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造枪专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实现了从单发到连发的跨越,开创了世界自动武器发展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
马克沁机枪是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的枪械,凭借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只需扣动扳机就能完成供弹、击发、抛壳等一系列动作。至今,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础原理,仍被枪械研制者广泛学习运用。
从他发明世界上第一挺连续射击的机枪算起,时间已走过10个春秋,马克沁如往常一样端坐在实验室中,神情专注地盯着眼前的设计图纸,双眸里看不出一丝波澜。那一刻,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战争的不对称性却在凸显,那里正因为马克沁机枪的使用而哀鸿遍野。
这是马克沁机枪首次应用于实战。1894年,英国军队与非洲的麦塔比利人爆发了一场战争,英国军队兵力仅有50余人,而麦塔比利人拥有5000多人。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英军毫不惧怕,因为他们携带了4挺马克沁机枪。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4挺马克沁机枪交织出的“死神之鞭”,打退了几十次冲锋。战后,麦塔比利人死伤者达3000多人。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共有超过3200万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马克沁机枪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两军对垒时,人海密集型的冲锋战术已经行不通,战争形态被彻底颠覆,军事专家称“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正式开启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而打开这扇大门的人便是马克沁。当时,人们广泛使用的是非自动枪械,射击时需要一边发射一边装填子弹。战场上,不少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装填第二发子弹,就已经被击毙。马克沁由此萌生了一个念头,若能够发明一款连续射击的枪,必将对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沁发明自动机枪的灵感,来源于士兵红肿的肩膀。在参加一次步枪射击时,他发现每次射击时要进行拉栓、退膛的动作,士兵的肩膀因此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马克沁进一步调查得知,原来士兵们都在使用一款老式步枪,这种枪的后坐力很大,击发时只要肩膀没有和枪托紧贴在一起,枪托就会狠狠地砸到肩上,非常容易导致射击者受伤。
瞬间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火药能量,使枪械实现自动循环射击”这一想法在马克沁脑海中闪现。在英国伦敦哈顿花园路57号一个小作坊里,马克沁开始了自动武器的研发工作。如何使枪械在发射一瞬间完成拉栓、退壳、送弹、重新推栓等一系列动作,成为马克沁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那段时间,他大量翻阅机械类书籍,每天在脑海中不停地模拟动动作并反复琢磨。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沁通过观察人走路时膝关节的运动动作,获得了灵感。“如果设计一套机关打开弹膛将空弹壳抛出,利用火药能量将子弹再次复位,就能轻松实现连续射击。”想到这里,马克沁迫不及待地开始设计图纸,着手试制样枪。
马克沁在一支老式温彻斯特步枪上进行实验,成功设计出一款利用后坐力完成装弹、上膛和退弹等动作的速射武器。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把枪的缺陷:供弹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敢于挑战的马克沁又开始向这一难题发起攻关。他设计了一个长6.4米、可装333发子弹的帆布弹链,还在枪托底板上装了一个弹簧,射击时弹链可以被自动拉入进弹口,使枪械完全实现了自动。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凭借不懈努力,马克沁终于在1884年设计出利用枪膛内引爆子弹瞬间产生气体冲力制动,进而完成自动发射的机枪。他将这款枪命名为马克沁机枪。
从正式设计研发,到世界上第一挺自动机枪的诞生,马克沁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
就是这么一位造枪天才,年少时的经历却写满了苦难。1840年,马克沁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家中有7个孩子,他的父母每天要为如何填饱全家人的肚子而发愁。为了赚钱补贴家用,14岁的马克沁跟着一位马车制造商做学徒,闲暇时还要到别的工厂里打工。
在工厂的学习经历,培养了马克沁超强的动手能力。从那时起,他对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工厂生产的面粉经常会遭遇鼠患,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马克沁便动手发明了一种自动捕鼠工具,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青年时期,他还对气体照明灯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经过多年的努力,马克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先后发明出照明用煤气发生器、机车车头灯等产品,获得了200多项发明专利。
就在事业一帆风顺时,马克沁的公司遭到了灭顶之灾。在一次竞标中,他掉进了对手设计的陷阱,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公司,离开故乡去往英国。
当人生跌落低谷,也预示着转机的到来。在41岁那年,马克沁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了解到欧洲人对速射武器非常感兴趣,曾经的发明梦想再次被点燃。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自动武器研制工作之中。3年后,世界上第一挺自动机枪成功诞生。
在发明的道路上,马克沁像小孩子进了游乐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他将探索的热情、变革的欲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一路披荆斩棘,在困境中不断跋涉,马克沁终获成功。他也用一款机枪让全世界记住了他。
一战时,曾有一款以一己之力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那就是马克沁机枪。“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已有了马克沁机枪,而他们没。”这是英国诗人海莱尔·贝洛克看到了这款经典名枪在战场上的表现后作出的评价。
在马克沁机枪诞生初期,很多人对它并不看好,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太“超前”了,许多国家并不知道怎么有效使用这挺机枪。当时的法国人和俄国人认为,马克沁机枪太浪费子弹,他们更愿意相信在实战中“证明过自己”的加特林机枪。
历史证明,马克沁机枪创新的设计理念,最终成为淘汰加特林机枪的主因。加特林机枪的漏斗供弹结构造成的故障率极高,而马克沁机枪采用帆布弹链式供弹系统,大幅度的提升了供弹效率;加特林装配的枪管,虽然看起来威武霸气,但散热问题难以解决,马克沁机枪则采用加装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来解决散热问题。
当时,德国人购买了少数的马克沁机枪,后来的一战战史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在历时141天的索姆河战役中,马克沁机枪成为对步兵最有威胁的武器。1916年7月1日,英军14个师开始向德军进攻,他们面对的是上百挺马克沁机枪。在指挥官的号令下,英军士兵成排冲锋,而德军士兵只需要扣动扳机,英军士兵便应声倒下。一天下来,英军伤亡接近6万人,这不仅是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单日伤亡纪录。
凭借出色的战场表现,马克沁机枪一炮走红,成为各国纷纷列装部队的“新宠”。在一战中,坦克、飞机甚至军舰上都装有马克沁机枪。由于马克沁机枪造成的伤亡惨重,且死亡的大多数是男子,这款武器也被人称为“战场上的寡妇制造者”。
马克沁机枪的名气慢慢的变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个国家都开始争先仿制。在马克沁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衍生出多种不相同的型号的马克沁机枪,使得马克沁机枪大家族的“人丁”越来越兴旺,它们以自己独特的面孔在世界版图上纷纷呈现——
最先引进马克沁机枪的德国人改造出马克沁MG08重机枪,这款枪沿用了冷却水为枪管降温的设计,并首次采用标准的250金属弹链进行供弹;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国,根据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的技术生产出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并创新地采用了索科洛夫轮式枪架,士兵们可以拖着机枪在战场上短距离运动;
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仿制过一款24式7.9毫米重机枪。当时的金陵兵工厂根据德国提供的图纸做改进,在吸收了各国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将枪机改装成易拆卸式、枪架改为轻便的三脚架,大幅度的提升了这款机枪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凭借在武器研发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克沁被英国女王赐封皇室爵位。索姆河战役结束不久,76岁的马克沁在英国斯特雷瑟姆市去世,但他在枪械领域的智慧结晶是留给全世界的宝贵财富。至今,他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础原理仍在枪械研制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马克沁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动机枪后,便开始推销这款武器,他还带着马克沁机枪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一场军事武器博览会。当时,各国均有代表出席,中国代表是当时的洋务运动重臣、北洋水师创始人李鸿章。
在第一次实弹射击演示中,马克沁扣动扳机后,不到半分钟就打完了300发子弹,远处的一棵大树被拦腰击断。现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李鸿章惊呼“太快了,太快了”。
当时,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并没有给李鸿章准备多少银子。李鸿章虽然希望自己组建的海军能够装备这款射速快、威力大的武器,但他也发现这挺机枪消耗子弹太快了,于是又无奈地感叹道:“太贵了,太贵了。”
就这样,清政府因为“差钱”与最初的马克沁机枪擦肩而过。必须得说,这也为近代中国战场上的接连失败,埋下了伏笔。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所有的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杨振清和记者说,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解决方法,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整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健身。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任旧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一段时期,维生素D被说得像是一种“灵丹妙药”。一个世纪前,人们开始用维生素D来治疗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脆弱和变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13日,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赛。
12日,中国海油公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落地场景非常多,从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到提供完整端到端的技术、产品、平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让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
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津建立一个气象中心,用我们自己的数据,为全世界用户更好的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