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杨毅沉)带来118辆全球首发车的2014北京国际车展,延续了近年来一贯的喧嚣场景。在新车、豪车不断冲击观众视觉的背后,中国消费者迎来的却是国内汽车市场普遍减配,甚至是必要配置缺失的尴尬。在热闹车展的背后,国内汽车市场过低的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标准,值得整个行业和消费的人冷静思考。
在北京车展流连忘返的观众刘先生“意外”发现,一款车展上令他中意的进口德国品牌轿车,在4S店却是另外一个模样。“轮毂尺寸从18吋变成17吋,轮胎品牌从国际大牌厂商变成国内品牌,自适应巡航被‘’,这样的减配让人感觉被歧视了。”
与车展上靓丽的展车不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一大批进口、合资品牌车型普遍减配,此现状在中低端合资品牌的安全系统中尤为明显。浙江省消保委特聘汽车专家汪英来在北京车展安全论坛上表示,与欧洲、美国强制要求汽车具备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头部气帘、胎压监测等配置不同,一些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后普遍减配。而很多国内消费的人都将目光放在了车身是不是够长、坐椅是不是真皮上面,对其他重要配置的缺失不太重视。
“在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往往是二三十万元级别以上的高配车型,才有头部气帘、胎压监测配置,而一些中低端合资品牌车型基本上全部取消了在国外需要强制安装的配置。”汪英来说。
记者在本届北京车展上看到,一些外资车企将车型国产化后,虽然在消费的人“可视范围内”增加了一些科技配置,提升了内饰水平,增加了汽车表面上的豪华感,但是在消费的人看不到的地方,与国外同类车型相比,实际上没能给国内消费者增加同样的安全保障。
从事汽车安全系统生产销售的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忠伟和记者说,可以监测车距、主动进行制动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在欧美慢慢的开始被车企普遍加装,但在中国只能是高端车型的配置,而一些车企反复宣传这是高级配置,让我们消费者觉得似乎是很高端、很昂贵的技术。
一些专家和业内的人表示,造成中国市场在售车型普遍配置低端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对汽车运行安全的标准过低。
汽车轮胎质量,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环节之一。记者在本届北京车展上观察发现,一些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车企的产品,都装配中低端轮胎,看似豪华的车身下却是一双“破鞋”。北京消费者贾玥在车展上仔细考察了某合资品牌的一款MPV车型,然而令他犹豫的是,该车不仅安全配置不令人满意,而且轮胎速度级别仅为最高时速为190公里的T级。
“很多车企都把轮胎减配成低速度级别,T级的最高时速虽然是190公里,看似远高于国内高速公路时速120公里的最高限速,但如果夏天路面温度过高,这个级别的轮胎将面临爆胎的危险。”汪英来说,“要知道T级轮胎一般都是3万元的小面包车使用。”
据了解,由于目前中国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仅要求“机动车所装轮胎的速度级别不应低于该车最大设计车速的要求”,因此不仅一些中低端车型使用T级轮胎,一些中高端品牌也将“马牌”“米其林”轮胎换成国内中低端品牌。
除了轮胎,2012年9月开始实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一些标准同样让人担忧。如规定应至少有一个坐椅配置符合相关规定的ISOFIX儿童坐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坐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坐椅。专家解读表示,这条规定的后半句话意味着,没有专门儿童坐椅固定装置的汽车在中国也能上路。除了这些常规配置,该标准对于很多安全配置更是没明确要求。
一位车企的人说,如果中国也能像欧美一样实施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头部气帘等强制标准,汽车制造商每辆车可能仅增加2000元的采购成本,但在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员的死亡率可下降65%左右。
据了解,有关标准出台前,在中国国内市场,生产厂商一贯对一些涉及车上人员安全的配置采取低配甚至不配的态度,而后有关标准“迁就”低配置,使得车企减配行为合法化,标准制定几乎被汽车制造商“绑架”。
在减配背后,是一些外国企业对有关技术和价格的高度掌控。杨忠伟说,现在很多国内车企依然青睐于使用国外的安全系统配置,但是价格较高。“外国企业对于有关技术和价格难以放开,使得车企在配置上必须平衡利益得失。”杨忠伟说,“前几年一套安全气囊成本要1万多元,但是被中国企业掌握技术后价格降至千元以下,但如果不掌握技术,那么车企只能在增加成本和提高配置当中二选一。”
一位车企人士和记者说,如果说进口、合资车型主动减配是为赚取更多利润,那么国内自主品牌则是迫不得已减配。很多自主品牌汽车用的都是与合资品牌一样的零部件,但是售价却远低于合资品牌,这就造成为了节约成本,自主品牌不得不进行减配,或者是卖整车不挣钱只靠卖零部件和维修挣钱,而这又进一步造成国内有关标准被“绑架”难以大幅度的提高的恶性循环。